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网站!
400-877-9967

联系我们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邮箱:hxbfns@163.com
电话:400-877-9967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双子塔(东塔)66F

中心动态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际论坛:《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新闻吹风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3-07-05 10:15 浏览次数: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吹风会现场(第一场)


请省林业局孙福强副局长介绍《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图片

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福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一、论坛概况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区,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离不开中国的深度参与。为交流分享全球自然保护地建设经验,探索自然保护地建设新路径,凝聚绿色发展全球共识,将于2023年7月8日14时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一层A厅举办“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

该主题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公园研究院、贵州省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承办,主要目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交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新理论成果,分享自然保护地建设实践经验,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

二、论坛亮点

本次主题论坛聚焦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着眼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亮点纷呈,值得期待。

一是论坛主题紧贴时代脉搏。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昆明宣言》,强调要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中国主张,更是当今全球共识。

二是论坛主旨紧扣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论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旨在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高质量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全球自然保护地建设凝聚发展共识。

三是论坛内容聚焦绿色发展。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和成果发布等环节。嘉宾将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交流分享新理论、新实践,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解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道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必答题,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四是论坛嘉宾齐聚行业精英。论坛邀请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等重要嘉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局、国内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代表将出席本次论坛,政要专家齐聚、行业大咖云集,共话呵护自然之美,畅谈促进绿色发展。

三、预期成果

在成果方面,将发布《贵阳宣言》,号召全球共同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将为新晋《IUCN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授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公布《秘境之眼》年度优秀视频获奖自然保护地名单。我们也将借助论坛系统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林业生态建设成就。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图片

国际在线记者:今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贵州林业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贵州在创建国家公园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图片

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福强:

一是持续厚植绿色优势。国土绿化久久为功、退耕还林持续推进、治石治贫锲而不舍、森林提质换档加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56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695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1.35万平方公里,实施森林抚育4400余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64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7%上升到62.81%,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融资和放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全域保护绿色资源。科学谋划发展空间、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林草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优先为生态留地,为自然增绿,全省林地面积从1.32亿亩增加到1.69亿亩,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64%。湿地面积387万亩,草原面积282万亩。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达46处,新增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涉林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全省森林资源管护人员达19.43万人,省级财政资金聘用生态护林员全国最多。全省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木本粮油蹄疾步稳、竹木产业蝶变升级、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新兴产业奋起直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木本油料林228万亩,总面积达748万亩,年产优质木本食用油达2.4万吨。新造竹林约430万亩,总面积达506万亩。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森林面积达2960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从2012年40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035亿元。林业部门管理的A级景区多达140余处,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达78家,颁发林业碳票13张,林业碳汇实现交易773.2万元,融资授信5.1亿元,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四是不断健全绿色制度。高位推动林长制、全面加强依法治林、创新开展联防联治、着力强化支撑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构建起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长制体系,全省五级林长达46900余人。先后制定、修定涉林地方性法规14部,政府规章8部,依法治林取得长足进步。与川渝滇藏湘桂等周边省区建立了森林草原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发生率,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贵州林业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共79项,全系统高级职称人数从不足300人增加到1173人,林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总体处于全国领先阶段,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敏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物种极其丰富,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2022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报送《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2022年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贵州省开展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按照国家公园创建相关要求,贵州省紧扣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社区发展等8个方面创建工作任务,强化统筹,有序推进。2022年10月,贵州省向国家公园管理局呈报了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评估申请及创建申报材料。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阶段中“开展创建”环节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包括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我省正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联合推进相关创建工作。


图片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


图片

贵州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岩柱状孤峰


图片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片




400-877-9967